操場上書聲朗朗
教室里樂音悠揚
舞臺上身姿曼妙
手工坊繁花盛放
來吧
跟著我們的網紅老師陳相鈺
一起走進學前教育專業
充實而多彩的生活
陳相鈺
學前教育專業
推薦人
陳相鈺老師是武漢文理學院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的專任教師,因為會跳各種網紅舞蹈而在抖音平臺走紅,平時也會在教學中融入網紅舞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被同學們稱為“抖音網紅老師”。
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后,陳相鈺老師被新華網、楚天都市報、長江日報 、武漢電視臺、武漢教育電視臺、掌上武漢、幸福黃陂等多家官方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舞動的節奏和藝術
-- 舞蹈編創 --
人體造型上“舞動的藝術”
是腳尖,輕觸大地的那一刻真實
是肌肉,感受靈魂的那一刻悸動
是身體,跟上節奏的那一刻雀躍
節奏將賦予生命展現
舞蹈編創課程
舞蹈創編教學是集形體、美學、創新思維為一體的教育學科,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通過身體和節奏的基礎訓練,讓幼兒感受音樂節拍的魅力,塑造良好的體形,培養身體協調能力,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接受藝術表演的熏陶,展現思想感情。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只有了解不同類型的舞蹈,掌握豐富的舞蹈種類和題材類型,才能順利開展幼兒舞蹈創編活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常常用生動的形象去指導和啟發學生。
就如同“網紅老師”陳相鈺這樣,在指導學生扎實練好基本功,掌握舞蹈規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在舞蹈教學課間休閑的時間里學習一些“網紅”舞蹈,提升課堂趣味性,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逐漸形成舞蹈創編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幼兒舞蹈創編能力。
陳相鈺指導學生跳舞
在高標準、高要求的課堂之外,老師們還會指導和鼓勵同學們多展示自我,保持愛好,激發幼兒舞蹈創作實踐中創新思維和創作靈感,打造出更多的優秀幼兒舞蹈作品。
繪制未知的構想
-- 美術基礎 --
畫筆
描述未知的構想
用手指的輕點
將未來帶到現代
以畫筆的描繪
讓想象成為現實


美術基礎課程
幼兒美術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是兒童表達自我的方式,反映著兒童內在的情感、認知和經驗。美術基礎教育豐富著幼兒的文化生活,培養幼兒的藝術修養和感性智慧,激發兒童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作品,助力幼兒獨立人格的塑造。
在學前教育美術基礎課程上,同學們可以掌握美術繪畫相關知識和兒童畫繪畫技法,老師們還會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思維,體驗生活、體驗自然,享受到藝術的熏陶,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在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能方面都能全面協調地發展。
除此之外,老師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牢牢把握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創作出包含自身感性認知的美術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進行實際工作時的教學習慣,提升教學能力,擴展教學思維,幫助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更快地適應工作節奏。
學生作品
用藝術創造未來
-- 手工 --
創意空間是無止境的
體會創造的快樂
觀察生活中的美
用藝術創造未來
手工課程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作為一種培養創造意識、設計思維、動手制作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可以引導幼兒體驗、探索動手的樂趣,訓練幼兒眼、手、腦的協調運用能力,開發左腦和右腦,幫助小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對于培養幼兒觀察和創造思維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手工課程學生作品

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手工課立足服務幼兒園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剪紙、編織、黏土作畫等多種活動,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藝術表現和創作。
知道同學們對《只此青綠》這個節目十分感興趣,老師還會指導學生制作粘土版《只此青綠》,同時教學內容也經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剪紙課上以“古詩詞里的春天”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還會帶領同學們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編織,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民族藝術的好奇與熱愛;課堂上還經常通過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環保精神和創造能力,把課堂教學和課余生活結合,為幼兒教育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教師。
聆聽成長的旋律
-- 音樂基礎 --
鋼琴
追隨跳動的音符
賦予生活舒緩的節奏
譜寫美妙的樂譜
聆聽成長的旋律


鋼琴課程
學生在上課
音樂基礎課程
音樂是什么?音樂就像面包一樣,是生活的必需品,是植入人類靈魂的一種藝術,是跨越文化和民族的通用語言。赫伯特?斯賓塞曾說:“沒有孩子不喜歡音樂。”總有一種音樂能喚起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幼兒階段是音樂教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學前教育階段的音樂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設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藝術素質教育課程時,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音樂能力的要求,依托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所需技能為主要的指導,同時配備琴房等專業實習實訓室,夯實學生理論基礎,最終讓同學們具備音樂理論、鋼琴演奏、聲樂演唱、音樂創造力和感悟力等綜合性音樂能力,培養同學們進行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的崗位職能。
一角一落皆教育
-- 環境創設 --
用心做環創
用愛做教育
讓環境會說話
一角一落皆教育
環境創設課程
環境無聲,教育有聲。環境作為幼兒的“第三位教師”,是幼兒與人、物之間互動的關鍵要素,結合幼兒的心理需求,設置出利于幼兒成長良性的活動空間,讓幼兒當環境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在學前教育的環境創設課堂上,除了為學生們打好環境創設系統知識體系基礎,老師們還會讓同學觀察分析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相關視頻照片,了解幼兒園室內外環境,主題環境創設,以豐富的現實素材及案例分析,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提升;還會設計課程拓展模塊,結合幼兒五大領域進行環境創設,讓同學們創作出屬于自己的“迷你”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手工、審美等綜合能力。
學生作品
學前教育十分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在環境創設課程中還會配合幼兒園模擬教室,讓同學們在學習中有更多實操的機會,提高學生依據理論,科學指導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能力。
感受知覺的協調統一
-- 感覺統合 --
觸覺 感受空間知覺
聽覺 豐富感覺認知
肌膚的接觸
本體的感受
協調的步調
大腦中的所有感受途徑的聯合
促進孩子的大腦和體魄的良好發育
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是一門以提高兒童感知覺統合能力的功能性課程,通過各種場景設計、器材訓練與游戲,提供給兒童感覺信息,幫助兒童與環境產生互動,從而提高兒童的感覺認知,使改善注意力、記憶力與社會交往等能力。
感覺統合訓練課

學前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了不斷的思考與創新,感覺統合訓練課程就是在與一些有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企業單位共同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的基礎上,具有市場應用特色的專業選修課程。
--老師與實習單位討論
感統課程--
同學們在課堂上能夠從理論方面全面理解課程的意義、原理與價值,從實操方面熟練掌握訓練規范與技術要點,保證將來在工作崗位上開展兒童感覺統合訓練時具有能動性與創造性。經過課程教學以及就業市場的檢驗,感統訓練這類特色課程的開設對本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情系師生暖人心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
為師之道沒有終點
為師之愛更無邊界
站好三尺講臺
守住三千桃李
堅守三生初心
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離不開老師們的關懷。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坦誠交流,接受學生的質疑問難,課下老師同學生積極溝通,主動了解學生想法,調整授課內容及方式,形成大學師生之間良好的"共生互學"關系。
陳相鈺、賀霞、劉伊和學生交流
學前教育的老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握學生發展的內在要求,先后與多家單位建立實習合作關系,為學生實習實踐提供了優質的實習資源及實習指導。



老師在實習基地
在學生實習實踐期間,為深入了解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情況,學前教育的老師們常常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切實做好學生實習與就業指導工作,致力于培養富有實踐智慧,不僅"學得好",還要“會學習”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專業一直保持著高水平就業率,獲得用人單位普遍認可。
賀霞
教育學院
教學副院長
主持省級課題一項,校級課題多項,出版教材兩部,發表論文若干篇,多次指導學生獲獎。
劉伊
教育學院
學前教育系主任
主持多項省級校級教改課題,發表著作與論文多篇。
陳相鈺
學前教育
教研室主任
主要從事兒童插畫藝術、學前兒童舞蹈教育、兒童營養學等領域的研究。
學前教育專業
致力于讓每一名學生
在職業成長中收獲幸福
也讓這種幸福
一直延續到每一位幼兒身上
走向更好的未來
愿每一位文理學子
都能腳踏實地奮發向上
奔向更明媚的前方